终于离开了学校
和大多数毕业生不太一样,我对于离开学校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憧憬。
越到后期我越认为学校的教育过于传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教的东西实在不够深入,甚至不够正确。
落后于时代非常典型的体现在于计算机方面。比如我学 C++ 的时候老师教的是 VC6.0,那可是 windows 8.1 的时代了!我一度认为装不上这个软件是自己的问题,也一度认为老师不用新的编译器 只是因为原理一样。
后来我看到知乎上一个问题,和我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学校教学不使用 Visual Studio”。看到了轮子哥的回答,豁然开朗。
因为老师不会
当年我学的很多 C++ 的东西,以我现在来看根本也没有入门。虽然编程原理都是一样的,数据结构,算法比较持久。但是规范的编码,优秀的代码也应该是追求的目标吧。
初学编程的时候我一度希望以 C++ 入门,可是老师教的 C++ 写在 Visual Studio 上总也没办法运行,连 Hello World 都写不出来。之后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当年学的 VC6.0 是比较不标准的实现,很多语法其实不该那么写。而真的会写 C++ 版本的 Hello World 是在很久之后了。
我大概就属于那种学校教我什么我就学不会什么的人。而且也发现自己非常难以适应传统教育形式。如果当年大学报了计算机专业,我很大概率不会在今天做程序员。
学校教育落后封闭是一个原因,教学效率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去等同学下课,去得早了,隔壁班在讲 Java,我看了十秒钟就明白的十行代码,老师讲了至少十分钟也没讲完。( 老师讲的不是王垠的代码 :) )
至于考试,更是灾难。有一次在读书馆走路,是期末了,我听到一个姑娘在背书 —— 数组的定义
! 我听到汗颜了很久,毕竟我写了一段时间的代码,数组用得还挺多的,然而一直背不出官方定义是什么。我也相信任何一个代码量十万行以上的程序员也背不出它的官方的完整定义。或许更愿意自己实现一个数组。
记得我之前实习的公司,招聘需求里写着好奇心
,对于这个词其实我很虚,因为初中,高中老师吼过我们你们别问!听我讲就行了!
。所以其实对于传统学科基本不敢有好奇心。写了程序以后发现幸好在其他方面还有一点儿,没有人吼我你们别写,听我讲就行了。
相信被吼过不许发问的不止我一个。前几天我拔牙的时候发现一个事情:拔牙结束之后护士会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她告诉我不许吃这个,不许吃那个,不许漱口,不许用吸管。我想了很多,然而依旧觉得不能覆盖所有 case。她告诉我的情况太上层了,而不说明底层原因,所以患者有可能会触发一个不在集合中的 case。这就是典型的你别管,听我讲就行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几例。
这样的做法,思维方式会一直影响我们的生活,直至所有人都变得不愿意去了解原理,只愿意听别人说出来的东西。我相信中国学生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人终于意识到这个不对,逃脱了传统教育的陷阱,但是更多的是在陷阱中沉沦。
还有一个自我有自我意识以来最为痛恨的制度 —— “实验班”。从学生时期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我个人没那么左,我也相信人和人之间确实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我并不觉得孩子的差距大到可以被学校歧视的程度。实验班的同学还好,会略微的增加一点点自信,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非实验班的同学人生都毁了。很严重,是毁了。非实验班的同学从此会被一种弱人一等的感觉包裹,即使几十年之后也不能消退。他们从此会认为自己可以理所应当地做不好某件事因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一批人,理所应当地成绩不好。一切都显得很有逻辑。
我同样很厌恶填鸭式教学。我认得很多从这种学校出来的同学,他们大多是仲永式人物。在高中时候有一个同学,刚到学校的时候成绩非常夸张,从来都是年级前三。然后大概半年之后也开始很咋舌的退步,一直退到年级倒数几位。他告诉我初中那个日子太痛苦了。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凌晨一两点才能睡。中间的时间一直学习学习学习。然后他发现了高中不用这么苦,还有很多其他的花花世界,就开始迷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种教育模式并不能培养出脑袋清醒的人才,只能是批量生产出 1984 下的庸民。
再有,老师会教我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么?实际上大多数老师并不会,老师告诉我的是“如果你不能改造世界,那就适应它”,那么意思就是等着被生活强奸吧。形成对比的是我在美帝的同学,他们的态度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草回去!”,还有“为世界人民谋福利”。国内的大学有多少会教授这样的三观?在我看从毕业开始大家都在忙着买房,买车,买老婆。三句话不离钱,五句话不离房。
我有一段时间也是非常浮躁,就是刚来上海的几个月。我看到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开着我都不认得牌子的跑车的之后,我看到街上到处的是特斯拉之后,我看到人们都在讨论房价飙升之后。当然这些还不是重要的因素,是我看到很多做技术的都在吐槽说年纪大了干不动了,需要转管理岗。这些对我造成的冲击很大,让我怀疑到底技术有没有用,我追求的写代码的快感是不是虚无,我钟爱的程序是不是无用。
后来我过了一段时间想通了。我从懵懵懂懂开始写出的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压根没想过能靠这个挣钱,也没考虑过是不是有用,我想的是能造出来我想要的东西,仅此而已。如果人生总是被钱覆盖,那和当初沉浸在同学的游戏中又有什么区别。我当年不喜欢打游戏,可是因为同学们打了我也跟着去打了。现在我也没那么喜欢谈钱,所以我决定不要走老路了,做我想做的。写程序不能挣大钱?那就不挣好了。只希望我写的程序有意义,能够给人们带来正面的感受,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我想写 Swift 就开始写,我想用 Golang 就上,我不想写 jQuery 就不写。想蓄发就留。
扯远了,再谈回学校教育。
我们的大学也许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不说别的,有些同学读了四年书甚至连正常的三观都无法建立。看到有人跳楼,他想的不是怎么救人,而是怎么凑热闹,他怎么还不跳。大学读了四年只知道在寝室死宅看动漫,不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四年读出来只会看140字的短文,对着手机哈哈哈地笑。
马加爵这样内心脆弱而且凶狠的人,还有他那帮冷嘲热讽没有正常心态的同学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我很赞成,但是大学!大学啊!也没有把他们三观树正。所以要这所谓的高等教育有何用?
还有科研腐败。科学现在被神圣化地和中世纪的宗教没什么差别了,什么都需要科学解释,但凡有点儿不同意就要以没文化声讨之。现在的大学教授已经俨然是当年主教的存在。当年主教说地球是方的,就像现在老师说世上没有鬼神一样。我觉得我只能说“世界上可能是存在鬼神的,也可能不存在”。就像当年主教不知道有“重力”这个概念一样。然而为什么有的人斩钉截铁说一定没有呢?
教授已经拿到了主教的地位,自然也会做主教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听说什么教授威胁女学生不上床就挂科,教授贪污科研经费,教授权钱交易牟利,事实上北电侯亮平事件,郑大跳楼事件都是这样。我也相信后面会有更扯的事情出来。
不过令人郁闷的是当年主教还会点儿东西,还能传个道什么的。现在的一些所谓教授老师真的会什么东西么? 最近从贺师俊那边看到一篇文章,浙大博导和工程院院士这样级别的人物竟然靠抄袭开源社区的东西通过申请专利据为己有。从这里我开始怀疑所谓的顶级学府是不是不仅道德不过关,连学术水平也不过关。要知道中国几千年也没听说过哪个翰林大学士会去抄别人的东西。
当然上面的一些言论都是针对一部分人的。事实上我见识过很多好学校出来的人确实是非常厉害,人品也很好,技术也棒,志向更是远大,丝毫没有沾染到那股腐朽的气息。
将来
我说了这么多传统教育的弊病,那么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看来将来革命后的教育应该是公司主导的私有教育模式。教育长度是终身学习,而不是仅仅十几年就可以结束了。
我不了解其他行业如何,单论计算机。从驱动力上来看,我想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工业界的代码要比学院派写出的代码优秀很多。学生写出的代码要比工作几年经验的人要差一些,至于老师那个水平就算了吧。公司里写出的代码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出了差错影响范围就很广,同时还要考虑性能优化,代码美观等方面。资源上更不用提了,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方面科研机构很难搞出来,原因在于他们很难有非常巨量的数据可以处理,需要处理。
之后的教育机构一定会慢慢地改变,等到真正变革的一天,教育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那个时候人类工作一定更有效率,更有目标,更有追求。人类也会更加伟大!
关于最近的感受
时间减少了。工作以来确实是很少有时间自己去学一些东西了,我一本操作系统到现在几个月了也没看完。一直想入门吉他,但是现在依旧只会几个简单的和弦。最近请了一周的假回家,花了两天时间学会了 Python,看了一些《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些 iOS 基础。总算是感觉活着了。遗憾的是 TensorFlow 还没怎么看。一篇特别想翻译的文章也没弄好。
政治太重要了。我一直不喜欢谈论政治,可是渐渐发现这个东西对普通人的影响太大了。文案中只要改几个字,那么几年的努力可能都白费了,严重的甚至一些公司会就此破产。比如落户政策,买房政策,影音管制,税务改革之类的。而且我是越来越讨厌政府机构,冗余实在是太重了,效率也极其低,做事更是非常不认真,关键我还得莫名其妙地给他们付工资。
大部分本地人很菜。适用于全国。我对于郑州来说是个本地人,而我接触的也大多是郑州的本地人。不夸张的说,我在郑州认识的人和同学里面有身价千万的并不少。然而他们大多数在我眼里并不会生活。他们大多是拆迁户,轻轻松松几十套市区的房子。如果是我占据这样的社会资源,我肯定要套现拿出来转行 VC 了。不行就用这些资源创个业什么的。虽然风险大,但是收益合适,而且刺激,更有活着的感觉。而这些身价千万的人呢?我们小区里的一个老太,天天会去垃圾桶那边捡东西,和几十年的老朋友说着几十年一样的话。一个我小学同学,拿着月薪 3k 的工资不知道怎么生活。他们真的不是什么大隐隐于世,是不知道怎么花,是不敢花。然而我认识的很多外地人,大多充满激情,热血,愿意吃苦耐劳,也都很聪明。所以我宁愿去上海做个外地人,也不愿回家混吃等死。
很孤独。大概就是李志《梵高先生》里面的感受吧。
工作。很庆幸之前遇到了一个很好的 leader,他对我的职业规划给出了一些建议,我现在越来越感觉他说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对,所以会跟着这个指导走。踏踏实实干着,沉淀自己,深入了解业务。还有做事要细心一些。
最后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定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挣不挣钱,不管别人是不是鄙视。
大概就是这些了。希望对来看的读者有些帮助。